河北:北斗推动应急产业智能发展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28日
来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网站

       为加快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增强应急突发事件的产业支撑能力,近日,河北省政府正式印发了《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在新型应急通信指挥装备方面,将加快推动北斗综合位置云服务平台、北斗海洋信息化系统、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等研发;在智能无人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方面,坚持高端化、智能化、模块化发展方向,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AR/V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北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急装备的融合,开发一批智能无人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研发,突破机器人应急救援装备核心关键技术。 

  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强调我国应急产业快速兴起并不断发展。而作为应急产业发展的重要科技手段,北斗近年来在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处置救援、应急服务等应急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监测预警

  2019年,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北斗/GNSS监测系统2次成功预警甘肃黄土滑坡。 

  3月24日,高精度北斗/GNSS监测系统发出滑坡黄色预警,提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镇党川村黑方台党川6号滑坡体变形速率达到6.3mm/d。预警信息以短信、微信方式通知到当地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和村干部,提醒其做好防灾准备。26日凌晨1时25分及4时34分,系统相继发布了2次更高等级的橙色和红色预警,当地政府迅速撤离危险区内所有人员,并进行了清场和排查。凌晨5时许,党川6号和7号滑坡体附近发生滑坡。滑坡掩埋主渠50米,耕地十余亩,但由于已提前2天发出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 

  10月5日,党川6号和7号滑坡体附近再次发生滑坡,同样是由于该系统的实时监测并成功提前发出预警信息,再次避免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预防防护 

  2018年,湖北省荆州市文保工作人员的装备更新换代,通过北斗定位进行智能巡查,使古墓保护迈上了“互联网+”“智能化”发展快车道。 

  智能巡查管理系统融合北斗定位、多媒体无线通信、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达到智能巡查、情报分析、应急指挥、人防管理和联防联控的目的,有效地解决因墓区面积太大导致巡查力量分散的巡查管理不到位、协防不及时、应急处置手段不完备等问题。 

  目前,川店镇已将全镇279座古墓葬及22个哨所全部做好了北斗定位,并录入系统指挥平台。护墓员持设备按时到古墓葬进行巡查,文保所在办公室电脑平台上即可实时查看每个护墓员每天的巡查路线及任务完成情况。 

    

  ●处置救援 

  北斗系统在医疗服务与救援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北斗的加入,救援人员能够准确地到达指定地点实施救援。 

  通过为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与救护车安装北斗终端,能够为医疗救援提供最佳路线,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引进配备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便于指挥调度中心实时掌握病人病情及到达目的地医院的时间,以便医院和救护车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在陕西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陕西省延安市建成北斗120指挥系统,为参与院前急救的救护车全部安装了北斗车载终端,并接入调试,联网运行,实现救护车就近派遣。当接收到报警之后,会根据北斗终端对急救车的位置定位,然后以就急就近的原则进行急救车派遣,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为抢救病人提供了更有利的帮助。 

    

  ●应急服务 

  近年来,浙江湖州消防支队建设基于北斗系统的“智慧用水”等湖州市“智慧消防”综合信息指挥平台,初步实现了火灾精确预警、精确防范、精确指挥和精确处置。 

  智慧用水系统整合地理信息管网数据系统,将北斗系统与其数据共享,自动科学规划消防车行驶路线,起火单位500米范围内消火栓和天然水源会主动进入界面。 

  同时,消防执勤车全部安装了北斗终端,结合电子地图导航功能,出警途中,可实现对消防车定位、周边消防水源、重点单位数字化预案查看,有效解决“六熟悉”过程中部分偏远地区道路、水源不熟悉等问题,给灭火救援提供分秒必争的时间。 

  随着北斗全球系统的建设快速发展,相信还将创造出更多基于北斗的应急服务产品,持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和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 邮箱:csnctz@beidou.org
  • 电话:+86(010) 82178291 82178652 82178658
  • 传真:+86(010) 82178034

官方微信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学术交流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31532号
未经许可网站内容禁止复制、转载,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